農村家庭教育分析
學校在重視青少年智育發(fā)展的過程中兼顧青少年德育,道德觀念并不是一時就能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學校的作用不可替代。農村家庭教育要有正確的觀念和定位。家長要了解適合孩子的教育,孩子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而不是自己一味地強加給孩子各種教育,通過這種方式形成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
摘要:當前農村家庭教育面臨教育觀念的變遷、土地觀念的變遷、文化觀念的變遷。上述變遷使得農村家庭教育重心轉移、家庭教育主體變更;诖耍P者提出三大對策:農村家庭教育要有正確的觀念和定位,學校、社區(qū)、家庭形成堅固合力,媒體與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為家庭教育提供助力。
關鍵詞:農村;家庭教育;價值觀變遷
傳統(tǒng)農村家庭教育是一種雙系結構,即父母共同承擔養(yǎng)育子女的義務,雙系結構牢不可破。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進城務工的農民逐漸增多,雙系結構的家庭教育轉為以隔代教育為主,父母與孩子的交流逐漸變少,與此同時,城市的教育觀念對農民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一、農村家庭教育面臨的價值變遷
1.教育價值觀的變遷。隨著民工潮的到來,農民工接受城市價值觀的洗禮,卻始終不能在城市真正生根發(fā)芽。農民工在城市從事的基本是辛苦勞累的體力勞動。由于近幾年高校擴招使得大學畢業(yè)生逐年增多,大學生畢業(yè)即失業(yè)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在多重影響之下,原本讀書至上、唯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的教育觀念受到沖擊。
2.文化習俗觀念的變遷。以往的農村,農民流動性較小,普遍守著自己的土地過活,在這片土地上生發(fā)出的婚姻觀念也相對保守。與此同時,以往農村的文化活動相對豐富,多兒多福、養(yǎng)兒防老是廣大農民的普遍觀念。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城市工作機會增多,對勞動力的需求加大,農民背離土地,在城市扎根。致使農村孩子成為留守兒童。農村孩子逐漸變得不熱愛土地不會干農活,不關心農村,對農村傳統(tǒng)文化興趣減弱。貧窮的農村因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僅剩下老人和孩子,農村豐富的文化活動逐漸減少甚至成為文化沙漠。
二、觀念變遷對農村家庭教育造成的影響
1.家庭教育重心轉移。改革開放以來,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形成。外出務工的農民由于常年生活在城市當中,被城市文化包圍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農民渴望成為一個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豐富的城市人,崇尚公平。在此影響下的家庭教育觀念也發(fā)生了變化,以往農民對讀書的渴望是強烈的,認為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而在城市價值觀念的影響下,部分農民逐步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傳統(tǒng)、優(yōu)秀的價值觀。
2.家庭教育主體變更。以往農村家庭教育的主體主要是父母,但隨著民工潮的產生,農村父母在進入城市之后并沒有足夠的時間照顧遠在家鄉(xiāng)的孩子。每天上班工作的勞累再加上經濟條件的限制,導致農村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越來越少,有些家長與孩子之間幾乎沒有聯(lián)系,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生疏。正因多數(shù)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使得農村留下的都是年邁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農村的家庭教育由父母教育逐漸演變成為隔代教育。
三、農村家庭教育何去何從
1.農村家庭教育要有正確的觀念和定位。家長要了解適合孩子的教育,孩子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而不是自己一味地強加給孩子各種教育,通過這種方式形成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溫馨家庭環(huán)境的形成需要長期的構建。家長應明白,孩子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捆綁,父母應做的是引導而不是牽拉。所以,農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講座與宣傳,為農村家庭教育確立正確的目的與定位,為農村父母的家庭教育提供指引。
2.學校、社區(qū)、家庭形成堅固合力。教育不單單是家庭的事情,同時也是學校與社區(qū)應盡的責任。關于學校,農村學校的教學任務,必須從當前農村實際出發(fā),讓學生拿捏的知識技能與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學校在重視青少年智育發(fā)展的過程中兼顧青少年德育,道德觀念并不是一時就能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學校的作用不可替代。因此,學校德育課程的開設還有教師的積極指引都對農村青少年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應及時與農村青少年家長溝通,保障家長對孩子的全方位了解,在此基礎上,社區(qū)對家庭與學校教育提供幫助。
3.媒體與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為家庭教育提供助力。媒體與網絡在當下有著強大的力量,也正因為網絡與媒體是雙刃劍,通過合理利用與正確指引可以成為推進青少年道德與價值觀念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媒體與社會輿論在信息發(fā)布時應充分考慮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區(qū)分信息的種類,面對青少年應如何選擇信息進行宣傳,通過網絡環(huán)境的過濾,給青少年一個健康的網絡通道以及消息獲取渠道,也有利于其正確價值觀的樹立與形成。在媒體與網絡的助力之下,為青少年樹立一個良好和諧的網絡環(huán)境,促進其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念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池瑾.觀念決定成長:中國城市與農村家庭教育的背景差異[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8.
[2]南京師范大學教科所、教育系.農村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陳歡.對傳統(tǒng)農村家庭教育功能變遷的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3).
[4]李曉偉.論我國社會轉型期農村家庭教育的困境與突破[J].教育學報,2012(8).
[5]郝風亮.農村家庭的教育放棄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農村家庭教育分析】相關文章:
幼兒家庭教育問題分析論文03-02
城市與農村兒童鉛暴露的比較分析03-26
我國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05-16
農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11-25
我國農村市場的攀比效應分析11-18
農村配電網繼電保護的分析論文03-09
對農村經濟發(fā)展問題分析的論文03-04
家庭教育下中美文化差異分析論文11-28
- 相關推薦